2014年5月4日 星期日

童真躲在那裡!


前陣子與朋友溜達畫廊,踏了童真一腳!

一進門就看見牆上的塗鴉,心想,小孩也可以被知名畫廊賞識,心有不甘,有甚麼天份令這黃毛攝入藝術之門?當我推開了門,才發覺我們的童真已被那厚厚的脂肪封閉了,我努力推開體內的脂肪,拿出跳動的童真來,是那麼的清新。
在緊張的大巴黎內,童真容易流失,單看那批才13,14歲的小女孩,一臉稚氣卻塗上一層厚厚的濃妝;男孩趕跑地成熟,可以紋身喝酒,在早熟的搖鐘下,童真沒價直了,當步入成年後,就輕嘆我記不起童真放在那兒。

看過香港的一段記錄"在家自習"
父母忍受不了香港層壓式教育,向教育局伸請孩子在家裏自教。他們表示不想看見孩子一臉無奈地上課,拖著疲累的小軀體回家,這樣對小孩是痛苦的。在家裏可以自由地啟發小孩,別讓她/他被那沒條理的教育制度握死。但在香港取用這方式的家庭不多,少數家庭聯繫後,互相交換教育材料。看起來進行得不錯,小孩得到生活自由,父母也可全日親子,是否令人羨慕呢?那麼多的自由激素灌入家庭細胞內,理應感染到自由粉末散滿全城,可是,在片內我看不到真心的笑容,聽不到清脆的笑聲,我只感到那份不安。
在中產家庭內,要全線照顧一個小孩並不困難,他們有足夠條件在家教學,但小孩呢?學校生活就這樣被削掉了,當他們成長後會否後悔沒有在早上不願醒來穿校服趕校車的滋味,小休時一班男生不跟女生玩互相鬥嘴的頑皮過程,上課時樂趣的笑聲,下課後連群結隊回家的童年回憶。
或者是我的愚昧,學校的壓力沒有一個人會喜歡,但它真真是我們成長的地方,我們的童真就是留在我們的母校內,若在家裏自學,童真會放在那裡呢?

下面的作品就似爸爸用圖片講解故事,可以看見小孩一邊聆聽一邊提問,小昆蟲在小孩腦內會變成忍者,爸爸用愛心慢慢地解析,學校教育的不全面,家長就要在家裏互助,那才是成長的過程,讓童真別一下子便消失掉。

這是瑞士藝術家Adrien Vermont的作品,他用原子筆及粉彩畫來分解自然界動物的動態,生動、有趣、幽默、溫馨。


動物畫得很有趣,還解析牠們身體結構,有小孩手筆,爸爸的節錄 

昆蟲無奈地變成忍者,小孩就是這個樣。 

他選來舊的動植物書,文字的介紹下,雄雞出來了。

巨型的田鼠張開了咀,一點都不可怕。

畫得似小孩的塗鴉,其實是藝術家刻意創造出來的。

還會記得你小時候的傑作嗎?

希望大家可以保存一顆童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