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7日 星期六

章魚的生活


 血紅的組合在雪的的場地內出現,令整個角落都熱鬧起來,往來的賓客都朝這件東西張望,希望在空間中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感覺。
在伸縮的臂彎內,看見葉子在飄揚,珠寶的光芒穿插我們的眼球,直射到我們的腦波內,展延了一場色彩的戰爭。
秋葉緩緩地墜落,驟然地,有絲絲的回憶感覺,想尋找四散的同伴。
絲絲紅線是上天恩賜的雨絲,串串珠寶是恩賜的財富,無聲地喧嚷起喜悅的旋轉,我聽到脈搏在跳躍,也聽到孩子清脆的笑聲,它紅色的手臂伸過來,把我抱著,那溫馨的感覺,令我溶掉了,是多麼的溫暖。
當我離開時,看見它向我說再見,溫柔的章魚把愛用臂彎伸延到每一個人,原來愛就是那麼簡單。

紅色的絲線從天上掉下來,掛在不定型的枝椏上,上演了一場紅色的秋天。

  
                                                                    PIEUVER DE VIE                                                                                                                                                       
Pieuvre de vie
Tu ouvres grand tes bras
Et laches tes trésors

Tu ondules et respires
Gigantesque animal
Et fais bouffer nos jours
D'un surcroit de ton souffle

Pulsation fantastique
Qui rythmes à ton passage
Nos morceaux d'existences

Mais les courants t'emportent
Et parséments de vie
Ton miroitant sillage

Tu donnes tes joyaux
Tu donnes tes enfants
Généreuse amnésique

Nous laissant pantelants
De beauté entrevue
Nous laissant palpitants
Des battements
De ton sang

                                  ----- Antoinette de Saint Blanquat  -------        
                                       
章魚的生活
                                   

章魚的生活
敞開您那強大的手臂
和放下您的財富

您的起伏和呼吸聲
讓龐大的動物
貪吃著我們每一天
增強了您的喘氣聲

奇幻的脈搏
似音韻地經過
我的存在片段

但,潮流把您帶走
點綴了的生命
被您閃爍地喚醒

您給與的珠寶
您給與的孩子
也慷慨地被遺忘

我們留下的喘氣聲
探望的美態
留下的心跳聲
正敲打著
您的血液

 翻譯:May CHAN Wai Mui
(翻譯如有錯處,請指正)

詩意中帶出愛意,作品傳來的呼吸聲。


       。 Antointte為這件作品寫了一首漂亮的詩,令作品增加生命力,這就是美                        



她也做了一件小作品,令空間不會有冷清的感覺。

章魚被掛在半空,不減其霸氣。


一絲絲的紅線,可費時間完成,但很美!



展品的角落,大作品和小品的呼應。

展覽完了,留下紅色的印象,深紅色的暖流,在我血管內滾動,一件令人感動的作品,多謝May CHAN Wai Mui
為我們創作一件誠意的作品。
如有興趣她的創作,可直接到Facebook page看看別些創作能否感動您。







2016年10月9日 星期日

他的慌言-電影Frantz


這是一部很浪漫的電影,當我離開電影院時,滿腦袋都是電影情節。

電影開始以黑白色調來襯托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年代的氣氛,若細心留意下,導演在某情節上調上顏色,氣氛在顏色交替下更令人沉醉。

英、法、德的戰爭令他們互相仇恨,槍火無情,在這情況下,敵人不死,你別想活,當年的戰場,就是活著去,死著回。

在德國一個小鎮上,Anna當時失去了心愛的未婚夫Frantz,她每日都到墓前為他整理墓地,未婚夫的父母早已視她為自己人,兒子死後更把她當作女兒看待,Frantz被法國人殺死,令這家德國家庭極之仇恨法國人。
某一天,Frantz墓地插上鮮花,令Anna深感莫明,問墓地管理員,他憤怒地拿出一個法國銅錢,"是一個法國人!"。
Anna跟平日一樣來到墓園,她在遠處看見一個年青男子站在Frantz墓前,沉默不語,不一會便離開了。

Frantz的父親在小鎮上當醫生。
某天,有人來看病,Frantz的父親細問病情而得知他從法國過來,馬上憤怒而把他趕出門檻,年青人無奈地離開,Anna認得他就是帶著愁容到Frantz墓前的法國人,便鼓起勇氣與他交談,原來他認識Frantz,而且是異國好友,Anna思憶的心情,很想知道他與未婚夫在戰場上的生活。
她在中間調息下,頑固的父親也接受了這個溫文有教養的小伙子,誰會知道他慌話連連,編造了可憐的背景,父親早逝,只有母親陪伴成長等。
他的慌言一騙再騙,他說:"我與Frantz雖是對敵,但互相成為好朋友,經常結伴在巴黎出沒,逛街,遊博物館,由以鍾情于羅浮宮,那段是我人生最歡樂的時刻"。
小伙子的柔情打動了這家德國人,也打動了Anna的心,在離開的最後一刻,決定向Anna說出事情的真相....
他其實不認識Frantz,只在戰地上兩人偶然碰面,相互對視的一刻,他迫不得已把Frantz殺了,但良心令這個從未殺過人的年輕人,深感不安,內心責備之下來德國,想向他家人道歉。

Anna聽後心碎了,沒辦法接受喜歡上這個毀掉她幸福的敵人。
小伙子希望她能在離開德國之前,送他火車,互相見最後一面,心軟的Anna在痛心下,大清早送他一程。
他離開後不斷來信,信中道歉及疚意,更誠懇邀請她到巴黎相會,這陣子令Anna更想他。
Anna改編信件朗讀給老人家聽,他們認為這小伙子對Anna有情,便勸她到巴黎找他,她思前想後決定到大巴黎,可是地址因生氣而弄掉了,唯有靠之前他說的細節訪尋。

Anna坐上往巴黎的火車,車內的法國人用仇視眼光看著這敵國旅客。

到達了巴黎,Anna找到旅館後便馬上找他,她找了好幾天都找不到,結果在醫院的生死名單找到他剛逝世的父親,拿起地址到他家,原來他家中很有錢,因國家招兵而上戰場。
他看見Anna的到來,非常意外,而他只是見倒一個久未見面的朋友而已,這下子才驚覺對他的一切一切都如此地陌生,Anna帶起無奈地問他"你在德國時所說的都是慌話?""對,是我編造的故事。"
令Anna更不能接受的是他早已有一個到達談婚論嫁的女朋友,很快便舉行婚禮,她的心碎得片片墜地。
"你為誰而來巴黎?為何而來!"
"為你,一切都為了你!"


這電影得到很高評價,演員的出色表演,令故事更出色。


其中一段情節,Anna在河岸與他一起時,已打動了那寂寞已久的心。

慌言是一把刀,但,美麗的慌言是一劑良藥。








2016年9月11日 星期日

蠟燭生命力---陳箴(chen zhen)


在香港我想很多人都不認識他,但在歐洲很多人都知道他,他的作品充滿力量,藏起禪意,揚起藥劑味,以人為本的創作意念,他就是陳箴(chen zhen)。

作品站在群眾裏,溶化在無邊際的領域間,與微生物一起飄散四空,可是,他的生命只維持了45年,而藝術微生物卻繼續寄生在空氣中,一鼓靜心的力量不經意地流放著,或者稱為陳箴力量吧!

他其中一組系列作品"Beyond the Vulnerabillity"1999年

陳箴1955年生于上海,父母都是醫生,在醫學文化家庭內長大的他,並沒有選擇父母的行業,卻跑到上海戲劇學院修讀舞臺設計。

步進80年代,中國開放,學院的學生可以伸請海外留學,雖然伸請並不容易,但年青熱血的一群不管如何困難都願一試。

80年代的中國年青藝術家紛紛顯現,創作出中國達達主義,爆炸式力量把歐洲人震動了,因而吸引歐洲畫廊、畫商及收藏家的注意,遠渡到中國各省覓尋新血,畫廊遷就藝術家的要求,有自由創作空間,甚至可以讓他們以藝術家身份伸請出國,離開封閉式的政治牢籠,越洋到別的國家呼吸自由空氣,就在這浪潮下,沖走一批新浪潮藝術家,陳箴就在那時捲進巴黎。

他用不同顏色的蠟燭築起房子,房子構思來自巴西的一個小部落。

 陳箴在80代年踏足巴黎,當時才25歲,語言及經濟的困擾,令他對前景沒信心,決定給自己5年時間,看看長城以外的國土,在86年幸運地進入巴黎國家美術學院,他的人生故事又再改寫了。
來到巴黎沒生活來源,又找不到別的工作,最後決定用自己的強項, 畫頭像。
他背起畫夾,拿著小凳子,手中一支炭筆,當上街頭畫家,年青的他,只懷著對藝術的一份熱刺,二年的頭像畫家生涯,令他更踏實地步上藝術舞臺。

他說:在中國,蠟燭代表人的生命,一下子便熄滅,也容易節斷,非常之脆弱!

四平八穩很簡樸,象徵著人類應該追求簡單的生活。

 在場館一角
那兒亮起微弱的燈光,一系列排屋放置在玻璃長臺上,靜靜的排在一起,突然間聽到細微的喘氣聲,吸引我往前看小屋的架構,不同形狀屋脊,感到人存在的生命力。
我們終極的追求是簡單,在簡單的定義下要承擔起脆弱的生命,人類只得似一個勇士般,不斷地往前沖。

排屋後是他對醫學上的解析圖。

陳箴因父母的影響,對醫療針灸有深入認識,也經常把作品與醫學解析同時展出。

他也逃不開人生的生老病死,天給了他天賦,但在短期內完成所有任務,結果在2000年因癌症離開了,遺下妻子及兒子,獨自登上天梯。

他知道醫學的理論,但不懂建立個人健康,在拼鬥的時刻卻完結了生命。

他的遺體葬在法國知名的公墓Pere Lachaise,那兒葬了無數有名的學者、文學家、哲學家及名人等。

在藝術上他發出光芒,死後沒有回歸自己的國土,對一個思想傳統的中國人而言,確實有點難過。

蠟燭窩雖溫暖,但沒安全感。
這批蠟燭小房子是他的小品。
鮮豔的顏色,脆弱的感覺,正正吸引了收藏家的興趣。

地上小房子的倒影,一個個各自存在,非常雅趣。
在他死後,一切事宜由他妻子負責所有藝術上的安排。
陳箴在80及90年代牽起風潮,除了趙無極在歐洲能佔上重要位置外,其次便是他,他的早逝令所有留外的中國藝術家也想分一哥位席,同期的除了楊杰昌、黃永砅等等,後期的算是王度了。

藝術的流動性很大,能永久佔上名聲,真要收藏家極力吹捧才可。







2016年8月21日 星期日

假如你被喪屍咬了一口......


對於韓國電影認識不多,我知道韓風襲港已多年,而巴黎近年才冒起韓氣,但韓國藝術家紛至遝來的熱潮,令巴黎人打了一個韓抖,他們在藝術品上的表現,令法國人心中註上了標籤。至於電影,我沒多大興趣,生硬的語言,都令我聽不入耳,這些全是個人觀感,所以這部電影都是影評推介,才忐忑進場。當電影完結時與同坐的一個女孩對望一下,互相吐了一口氣,相對地笑了......就是這套電影!
中文釋為:屍殺列車
英文:Train to Busan
法文:Dernier Train pour Busan(最後一班到釜山的火車)
我還是喜歡法文的翻譯,一班沒有回頭的火車,就是最後一班,很詭異!

電影已破了韓國的票房記錄,這捲韓風可不簡單。
 電影開始很平淡,男主角在金融機構公司拼命,上司的壓力令他喘不過氣,妻子離開了他,轉住在Busan,家中由老媽照顧還上小學的女兒。
父親在公司長時間守候,連女兒生日都幾乎記不起來,草草買一件禮物,卻跟去年一樣。女兒叨叨嚷著要到Busan看媽媽。深夜時分,偶然拿起手提攝影機,看到女兒在學校唱歌的片段,她只唱了一半,便停下來,女兒說:本來是唱給你聽的,可是你肯定沒時間聽...。女兒又鬧著到母親那兒,無可奈何下,唯有第二天起行,這次行程把父女之間的關係靠近了,也是最後的親子歷程。
各人熙來攘往禮貌地在火車內找位置,一切都平靜非常,車快要啓動時,突然躍進一個滿佈傷痕的奇怪女子。
火車在哨子聲下緩緩地離開站臺,往釜山出發......
事情發生太快也太突然,連我們也捉不住情節,隨即跌進導演設計的陷阱內,進入喪屍行列中。
女子倒地後,熱心的人及工作人員馬上進行急救,很快屍毒發作,她變了喪屍,更四處咬人,很快這列火車上的人也變了喪屍,列車員大叫眾人馬上往前走,高速飛馳的列車不可能在這刻停下來的。


法國的影評人給與最好的評分。
 男主角抱起女兒往前跑,躲在其中一段卡車廂內,那一刻大家都僵住了,車內的電子新聞播放著人們你推我讓地亂跑的片段,車內的人還未有頭緒究竟發生了甚麼事。
喪屍一個咬一個,不久幾段列車的乘客也變成喪屍,喪屍如蜂的往前尋覓有聲音,有人氣味的方向。
未被咬的人在這刻發現喪屍是不懂開門的,便鎖起門與他們隔離。
列車長決定在中途停下火車,各人只有在膽戰心驚下離開恐怖列車,誰知道更恐怖的事情才開始!
站臺上沒有等車的乘客,四野無人,更顯驚悚。
男主角緊緊抱著女兒一刻也不放鬆,原來這城鎮早被喪屍幹掉了,連守護的軍人無一幸免,在生死關頭的一刻,他們又拼命逃回列車,只有繼續前行,目的地是Busan,唯一能守得住的城鎮,若要生存只得往釜山行。
因下車逃生太混亂,在混亂中男主角與女兒分散了,女兒跟在一位年輕孕婦身旁,而她丈夫則和男主角在一起,父親擔心女兒、丈夫擔心妻子,捧球隊的男孩擔心小情人,通電話後才知道她們躲藏在十三號卡車,而他們身處九號車廂,如何穿越喪屍群呢?牽掛的蠕動,決定從第九號卡車到第十三號車廂,冒死也要與親人會合。

他緊緊抱起女兒,經過無數難關,令父女關係緊扣著。
千辛萬苦把女兒救出,丈夫也拖著妻子,捧球小子也心急與女友會合,誰知車卡內的人把門緊鎖,無知地分析他們已經變成喪屍,門一開便完蛋了。群眾壓力下,他們氣憤地在車卡內再次逃亡。
自私人群最後也被喪屍侵襲,連無辜丈夫及小情侶也不能幸免。

喪屍毀滅了所有交通工具,各人不得不轉乘內陸火車,誰也料想不到更多喪屍包圍了整個火車站,男主角緊抱女兒,還有大難不死的年輕孕婦,死拼逃命。
內陸火車隆隆地滾動,他們千辛萬苦上了火車,可是,早被自私的大叔佔據,他自私是因為他很想回家看老媽。
他未察覺到被喪屍咬了,男主角知道屍毒很快發作,為了保護女兒,跟他拼鬥,爭鬥間也被咬了一口,大叔被推下火車。
屍毒發作要數秒,在屍毒還未發作時,告訴孕婦如何控制火車,便馬上離開,女兒聲嘶力竭地喊爸爸別走,"別留下我",但他還是忍痛地到車後,在短暫的一刻,回憶女兒出生的片段,是多麼的美!屍毒終於發作了,他也躍下火車........

演員與導演Yeon Sang-Ho
"他們(喪屍)不是怪物,而只滿腔怒火的人類。"Yeon Sang-Ho曾表示"沒有人生來就是好人或壞人,這是我想著重表達的一點,在悲劇發生時,一些偶然的因素會讓好人變壞人,或壞人變好人。有些人深受其苦,覺得厄運會從此蔓延開來......"
電影觸動人之處是有情,父女的疏離,到關係緊扣、新生父親沒辦法目睹孩子出生,最後也給他一個名字.......這場災難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聯繫上,或者在災難中好人變成壞人還是壞人變了好人呢?自私及無知的人在生死關頭的一刻把人性的弱點表露無遺,眼看親人、朋友、愛人都被侵襲,如何去救助?

Yeon Sang-Ho是一位年青有才華的韓國導演,他一直都是製作動畫片,這是他第一套真人高成本電影,認真的化妝及背景,演員買力的演出、故事的張力都是吸引的重點,難怪荷李活蠢蠢欲動想買下版權重拍。
有興趣看電影的這是一套不會令人失望的。












2016年8月14日 星期日

Picasso和Jacqueline的愛情


我相信畢卡索這名字無人不知曉。

今次龐畢度為他及第二任妻子Jacqueline辦了一個展覽。
場地不大,畫也不多,但濃烈愛情的味道,不停地滲入我們的肌膚,令我們體會到淋漓獨占的愛情。
雖然Picasso比Jacqueline大了46年,卻無礙二人共處和諧。

Picasso暮年期間,找到真愛,再墮入愛河,就是她,Jacqueline為他的人生填寫了完美的句號。

Jacqueline長得很時代感,長長的腿及閃亮的眼神把這個情場浪子吸引住。

 Jacqueline Roque 1927年2月24日生于巴黎,在二歲時父親遺棄了她、母親及4歲的哥哥,令她永遠不原諒這個不負責任的父親。
她母親需要工作養活二個孩子,便在公寓當守門,因工作辛苦及時間長,在Jacqueline 18歲那年昏倒在雜物房,也離開了。

當時Picasso遇上Jacquelin被她吸引了。
"她太似Eugene Delacroix 的畫" The Women of Algiers"的畫中人,美極了!"
因此picasso想邀請她當私人模特兒。
每日拿一支玫瑰花到jacqueline工作的店子,希望她能答應,結果可憐的Picasso花了半年時間才把她感動。

 jacqueline第一段婚姻是遇上了工程師Andre Hutin,不久便下嫁他,1946年女兒Catherine Hutin-Blay呱呱墜地,女兒的出生,令她對人生充滿希望。
Andre因工作關係,要到非洲工作一段時間,一家三口呆在那兒四年。
四年後返回法國,結束了他們的非洲的工作旅程,同時,也結束了她們的婚姻關係。
簽下離婚紙,這段婚姻正式結束了。

Picasso人生的最後愛情禮物,就是Jacqueline的出現。
Picasso說:她帶給我的不是工作關係,而是創作上靈感。

Picasso情人眾多,能令他簽下結婚證明書的只有二人,他的第一任妻子 Olga Khokhlova 及Jacqueline Roque。
Olga在1955年離逝,令Picasso變成結婚自由身。

他們在1953年相遇。
Picacco的玫瑰花攻勢下,打動了Jacqueline寂寞的心,當Olga死後,直到1961年兩人正式結婚。
當時Jacqueline才26歲,而暮年的Picasso已經72歲了。

他們婚姻只維持了8年,Picasso在1978年4月8日離開他的藝術,也離開了他心愛的女人。

Picasso喜歡畫Jacqueline坐在窗前的動態,他用愛為心愛的女人畫了400張肖像。
 雖然她們的婚姻只維持了8年,但Jacqueline當了他的私人模特兒12年,Picasso畫她的作品比其他女人多,Jacqueline說:這12內我當了他的母親、朋友及模特兒的角色.....

Picasso死于1973年,Francoise Gilot在1943到1953期間曾與他同居,並生了二個小孩,但Jacqueline對她妒忌非常,當時Picasso病重,她要Francoise在Picasso葬禮後離開,並給2百60萬美元作為生活費。
所以愛情是自私的!

場館內看見Picasso的晝,是用一份愛去創造出來,愛與顏料似極巧克力溶化了成為一體的感覺。

Picasso把所有作品交給Jacqueline私人收藏,她也為這批畫在法國進行了第一次展覽。

在Picasso死後,Jacqueline非常難過,經常拿著一瓶酒,躲在黑暗的房間內,翻起Picasso的照片,讓她感到Picasso還在身邊.......
對Picasso沉重的思憶,令她在1986年,拿起手槍結束了生命,當年剛59歲。

Picasso是一個眾所皆知的藝術家,愛慕他的人非常多,但與一個跟他年齡相距很遠的Jacqueline結合是一份緣,Jacqueline全心全意地付出的是真摯愛情。
她能陪伴心愛的人步入最後的人生路,更加是一份福緣。





2016年8月6日 星期六

我要活下去


風和日麗的星期三下午,拖著半帶倦意的身軀,步入龐畢度中心,尋找一些沉睡了的藝術節拍,經過保安通道後,我便站在一級文化中心的心臟內,呼吸聲和心跳聲一起抖動著,我便
馬上跑上四樓現代博物館看看。
這期間剛有一個收藏展,美國收藏家Thea Westreich和Ethan Wagner的藏品就放在這兒,他們第一次把350件作品送給龐畢度中心基金會,還準備再贈送77件藏品,另外500件在紐約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龐畢度中心第一次展出這些藏品,我也幸運地看到。

很寫實的木偶,乖乖地坐在一起,沒哼一聲。
每年巴黎都會放暑假,在7、8月間各家各戶紛紛離開,到別的城市或海邊渡假,算是一年下來的休息吧。
商戶,報攤、市場,食館在7月中到8月底關上門戶,拖著行李箱說聲拜拜,便走了,這已經成為他們的習慣,也成了每年的氣候,你肯定沒法接受歐洲人的這類行為,會說:這嘛,太懶散了!
亞洲人就是要工作,他們活在壓力鍋下,一代接一代.....

唯妙唯肖地坐在一起。

最近看到一段香港新聞,一名年青女子因工作時間太勞,昏倒後併發症而死亡,才26歲便告別人生,她父親說兒在臨死前還叨叨唸著那做不完的工作。拼掉自己的生命,為資本家賺金錢,他們給了她甚麼? 就是過勞而早結束了生命,老只少了一個僱員工而已。
若他能站起來肯定很有生命力。

報導說她每日工作14-15小時,也要陪蓍文件渡週末。
我知道香港沒有工時限制,最近才爭取了最低工資,而年假只有7-14日不等,一星期只有一天休假......
再說回法國,最低工資一小時9.67歐元,早已爭取了每星期35小時工作,一年5星期基本長假期,若有不滿,可向工會投訴,法國工會很有權力,連政府也退避三舍,政府也說工會權力過大。
看完了是否有點鼻酸酸呢!
法國人並不懶惰,在工作期間他們佷努力,但知道下班、放假和休息,休息後才有精力面對工作,在休息當下才知道生命的可貴。
當用上一了輩子時間工作,為僱主賺金錢,而你卻失掉一切,沒時間陪家人,沒時間學新的事物,更沒精力去思考。
工作沒幹上10多小時,被喻為懶惰及不該,不加時工作便是不合作,這些是亞洲的社會風氣,是可笑還是可悲呢?

歐洲人喜歡連同好友一起躲在太陽下享受咖啡。

這是Philippe Parreno和Rirkrit Tinavanija在2005年的一項計劃,在2009年推出"Puppets 2009",連同小木偶創造出音樂特色的行為藝術,當日的意念及記憶留在2009年,但這批小木偶連同意念在2016年被收藏了。

其實在香港因勞而逝的例子並不多,在日本已近乎瘋癲,每年竟然有5000人死于工作壓力下,為工作而陪上生命,你覺得是值得嗎?








2016年7月31日 星期日

神祕的髏布人


早上朋友傳來訊息,巴黎的14區工作室開放日。
奇怪只在星期日的一天?不管了,還是在當日前去看看,跟朋友聚一聚吧!

每年巴黎14區的工作室開放日都被藝術家視為重要日子,早期很多重要藝術家住集這兒,氣氛熱烘烘地鬧上二、三天。
清理工作室,整潔街道,街頭巷尾都揚起藝術氣氛。
主辦單位設計很多不同類型的表演藝術,以張羅藝術在14區的成就。
但今年似洩漏氣的升氣球,降在地上動彈不得。過去曾有幾百個團體參加,現在只降到79個單位,不過,還有很多人到此區尋找好作品及與藝術家交談。

她的工作室也曾路過多次,卻沒辦法看得見室內。
髏布的結連、暗淡的燈光、垂下的長布,只見髏布偶神秘不安依在櫥窗狂歌亂舞。

用沉重顏色的碎布拼合成一個叫化子,看來他很憤怒。
因為是開放日所以門庭大開。
當我探頭張望四週時,室內已坐了一些人,他們輕聲細語地交談,看來灰蒙蒙的天氣沒有趕走對藝術的興緻。
我在看資料時,藝術家親切地問我喝些甚麼,這主動的熱情,令我頓然放鬆了。
隨即四處觀賞及要求拍照,她也沒反對,只說:拍後給我看看.......

她的雕塑在室內四處攀爬,顏色及布料重疊下組成了的憂傷。
軟性的物料難以挺直一個跟人等大的形體,她卻用一種化學蠟把布料硬化,在條子拼湊下,肌肉被布拉出來,似乎拉出了她內藏的不安。

窗臺上放上二個髏布人,背起小包袱,尋找失掉的角落。
 "這是否最新作品。"
"不是,這些是非常舊的一批,我再沒有製作雕塑了,現在畫些素描之類......"

女性藝術家欠缺的是堅持,藝術是長久鬥爭,沒有休息及止休符,只有不斷地更新和創造,她看來顯得很疲累,在色彩繽紛的藝術內,早已鋪上一層灰。

一件很捧的銅像,無形的力量塑造出具體的力量,深藏起陣陣納悶。
他拾起無助的納悶,步上一條未知方向的路。

 有一位藝術家朋友曾說:一個女藝術家很難有市場價值,當她們結婚後創作便緩慢,若懷孕後更會停止創作,因此畫廊很小心選擇女性藝術家,以保障這個殘酷的藝術市場....."
男性在藝術圈內佔上風,因為婚後都是那一句,以事業為重!

只有形態及感覺,其他的都被她輕輕地淡過。
他,無言地坐在窗臺上,沉思,沉思......

女性每時刻都爭取地位,如電影夢工場的荷李活,男女演員薪酬也相差很遠,今日女演員爭取了同工同酬,但可以維持多久呢?
女性贏在起跑線,欠長線鬥爭;而男性可以堅持到終點,成為偉大人物,是社會的不公平,還是女性不求上進,只願意做背後的支持者呢!

在小小的地方,作品都放得恰當,髏布偶帶著布條四處奔爬。
 想多拍一些素描的照片,卻引起她不滿,她的反應有點怪,剛才的熱誠一下子冷漠下來,我便不好意思地收起照相機。

那疲累的笑容令人不安,感覺到她靜止了的動力卻躍不出高聳入雲的框子。


這是她最新的素描,舊作品以布作為物料,現在改用報紙。
一張牛皮紙的素描。

她的素描也很不錯,純白的底色,貼上一絛條粗牛皮紙條,在紙的邊沿填上粗黑線,牛皮紙内粗糙地塗上黑色,令整張構圖更有立體感。

早期的沉重雕塑可能令她累了,喘一口氣,幹別些輕鬆的,可是,當她補充能量後,又輕嘆人生苦短!



2016年7月24日 星期日

彩色的夏日--Toiletpaper



如何把整個夏日變得熱烘烘,看看他們的創作。

雖然紙由中國人發明,但沒有發展為衛生紙,古時的人用廁後只用樹葉弄弄便算,到1883年開始用卷紙,衛生紙正式誕生,人類新紀元開始了.........
2013年義大利藝術家Maurizio Cattelan聯同義大利年青攝影師Pierpaolo Ferrari組合了一卷潮流衛生紙,定名Toilletpaper。

先看看圖片,讓眼球擴張一下
他們要用驚人的意念恐嚇追隨潮流的愛好者,意念內的玩笑緊貼死亡及性愛,在死亡內灑滿血漿,在性愛上插上鮮花,跟超現實主義開玩笑,抱起Dali共舞,就是反轉一切常規的調子,你要紅色,我加白色,那邊畫上藍色,我偏在中央加一筆橙色,就是要反叛。
站在潮流的前線上,或是在倒退的潮流內耍樂?20世紀的潮流,卻穿越50年代的模式。

人生的句號,就刻在這碑上,2016的新作品,1,000-2,500美元,有興趣抬一塊回家備用?
Maurizio Cattellan是義大利很有名氣的裝置藝術家,他的作品令人會心微笑,他曾為老鼠設計自殺行為藝術。
老鼠垂死在餐卓前,手槍跌在地上,還燃起輕煙,多麼耐人尋味。
在2001年作品'Him'中,要希特勒向世人道歉。
一個像小孩童的希特勒蹲在房子的中央,雙手緊合,似小孩犯了錯被處罰的無奈,他是世界公認的大魔頭,那會有歉疚,這就是Maurizio的幽默構思。

色彩是否令人一震呢,50年代的生活及色彩,完整地搬到2016年裏。
比他年輕11歲的Pierpaolo Ferrari,1971年生于義大利米蘭。
他虛擬幻魅的攝影概念,令到很多有名的時裝雜誌垂青,如Wallpaper、W、Vogue、L'uomo及Kenzo,在2008年更為Lady Gaga拍了一輯照片,這已證明他在前衛攝影界有一定的地位及知名度。

這兩面鏡子是否很有挑逗性呢?
他們同是來自義大利,所以對義大利麵條有一份情結,很多時都會用作題材,陣陣的番茄醬味,令風格更有義大利風情。
義大利麵條的牆紙,50年代的餐具模式,2016年的擺設,夠潮氣吧!

擁有一個放在廚房裏也不錯嘛!
Maurizio曾說過:我不是做展品的工匠,是一個創作人,構思後的作品都交到工場製造..........,現在更是名正言順地生產商品。
當你處身他的展覽會場時,很想擁有一件,又擔心藝術品太貴,現在不用擔心了,他們每一件物件都變得大眾化,耀目的色彩,會心微笑的構圖,省下一點零錢就可買下,他們把藝術平民化了。


很想把這張檯搬回家,我猜對了嗎?
2009年,二人第一次合作,為W雜誌拍下一輯照片,還邀請當時最紅的模特兒Linda Evangelista當雜誌主角。
2012年正式全線發展,更伸延到紐約。
2013年為巴黎Palais de Tokyo的大窗起革命,令這間當代的展覽館更貼在潮流的尖端。

很怪異的玫瑰,眼睛老是盯著人。
Maurizio曾表示’Pierpaolo和我都喜歡虐待科學........’他們漠視實實在在的,科學的都一一推翻,樂在虛無中打滾,靜坐幻覺的輕煙內,’簡單就是我們的概念!’。


這件原作品在2009年售出了,但還有更多複製品,價格不高。

這碟子是否很可愛呢!
展覽場内還有其他東西出售,要把藝術埋在商業的洞穴內。
除了場館的展覽外,La Fayette的櫥窗內全都是他們的展品,他們的幽默令街上每個人都側目觀看。
求婚不用鑽戒,換上一片豬排,是否很省錢呢!


若你喜歡收藏模型車,這一排是否很cool呢。

Tour Eiffel!!
還有一個吹氣的大型巴黎鐵塔,站在商場中央,很霸氣,可是跟這古典的La Fayette拉不上任何關係,他們的名氣令到不相乎的東西都能拼在一起,他們創下潮流,更在這兒貼上一頁。
貪玩的性恪,令作品更有創意,但這件東西很像.....


有外國網友留言:快點兒通知所有的女朋友來看喔.......
他們的展覽一直到八月份,那些商品早已傳達海外,我相信貪潮的香港人早已留意到,也早已擁有一件吧!